全國

熱門城市 |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

華北地區(qū) |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

東北地區(qū) | 遼寧 吉林 黑龍江

華東地區(qū) |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

華中地區(qū) | 河南 湖北 湖南

西南地區(qū) |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

西北地區(qū) |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

華南地區(qū) | 廣東 廣西 海南

  • 微 信
    高考

    關注高考網公眾號

    (www_gaokao_com)
   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

首頁 > 高中頻道 > 高二歷史復習方法 > 高二歷史:魏晉南北朝部分知識點總結

高二歷史:魏晉南北朝部分知識點總結

2018-01-30 13:41:43考試吧

北朝(439-581)東魏—北齊(滅于北周)

  西魏—北周(滅于隋)

  東晉 (317-420)建康—南朝(420-589)(宋齊梁陳—滅于隋)

  隋(581)

  二.階段特征:封建國家分裂,民族融合

  三.特征表現

  政治

 、俪骖l繁

 、诒狈綉(zhàn)亂多(西晉八王之亂,在黃河洛陽一帶),南方相對穩(wěn)定。

 、郾蔽盒⑽牡鄹母铮好褡迦诤系牡湫屯緩。

  背景:⑴北魏統(tǒng)一黃河流域;⑵民族融合;⑶社會矛盾尖銳;⑷柔然強大的威脅。

  內容:⑴均田制(賦稅制度:租調制)

  條件:政府能夠掌握、支付大批的無主荒地

  內容:把國家控制的荒地分配給農民,農民向政府交納租稅,承擔徭役兵役。

  影響:抑制土地兼并。

  ⑵三長制:內容:廢除舊的基層統(tǒng)治機構——宗主都護制,改行三長制;

  設里長、鄰長、黨長,即三長;

  三長直屬州郡

  影響:利于加強中央集權。

 、钦D吏治:制定俸祿制度,任期考核制

  ⑷遷都洛陽

  意義:⑴促進了少數民族的封建化;

 、拼龠M了北魏社會的發(fā)展,北方出現了魏晉以來空前繁榮的景象;

  ⑶加快了各族人民融合的進程。

  經濟

  農業(yè):

  北方:由于戰(zhàn)亂,北方生產遭到破壞,北魏孝文帝改革,實行均田制,使北方經濟得到恢復和發(fā)展。

  南方:發(fā)展,和北方趨于平衡。

  原因:①中原人口南遷,帶去了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,補充了南方的勞動力,促進農業(yè)發(fā)展(根本)。

 、谀戏较鄬Π捕,戰(zhàn)亂少;

  ③統(tǒng)治者重視發(fā)展經濟;

 、苣戏阶匀粭l件優(yōu)越;

 、萁细髯迦嗣窆餐瑒趧;

  表現:①稻麥兼種水路互補的作物體系初步形成;

 、诟孛娣e和產量大幅度提高;

 、坜r業(yè)發(fā)展帶動手工業(yè)、商業(yè)的發(fā)展;

  ④南方出現大城市,如建康。

  作用:南北方經濟趨于平衡。

  手工業(yè):

  灌鋼法(南北朝):表明我國冶鐵技術的進步

  白瓷(南北朝)

  商業(yè):

  總體來說不活躍,但南方商品經濟有一定發(fā)展。

  北方:洛陽(北魏孝文帝改革)

  南方:建康(南方社會相對穩(wěn)定)

  文化

  思想:

  A. 儒學出現危機,玄學盛行。

  原因:社會動蕩,人們尋找精神寄托,轉向求佛求道;儒學本身弊端。

  表現:佛道盛行;儒學弊端。

  B. 佛教和道教的盛行。

  文藝:

  書法:魏晉南北朝,漢字發(fā)展為自覺的書法藝術,出現士人群體,特立獨行。

  特點:表現個人意境,具有寫意性。

  代表:王羲之(飄若浮云,矯若驚龍)

  繪畫:魏晉南北朝出現凸顯個性的文人畫。

  特點:注重寫意及個性表達。

  代表:東晉 顧愷之《洛神賦圖》《女史箴圖》 提出“以形寫神”的繪畫理論。

  文學:駢體文 注重對仗排比,文采華麗。

  科技:

  數學:祖沖之(南朝)將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后第七位,領先世界1000年之久。

  農學:賈思勰(北朝)《齊民要術》現存最早最完整的農書。

  總結了我國北方勞動人民長期積累的農業(yè)、畜牧業(yè)生產經驗,提出了因地制宜、

  多種經營的寶貴思想。

[標簽:高二歷史 歷史知識點 歷史復習]

分享:

高考院校庫(挑大學·選專業(yè),一步到位。

高考院校庫(挑大學·選專業(yè),一步到位!)

高校分數線

專業(yè)分數線

  • 歡迎掃描二維碼
    關注高考網微信
    ID:gaokao_com

  • 👇掃描免費領
    近十年高考真題匯總
    備考、選科和專業(yè)解讀
    關注高考網官方服務號